《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六十三集 从温饱步入小康
2002年11月8日,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
全国人民密切关注着这件国家大事。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它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大会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世纪前50年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大会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胡锦涛当选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党同志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生活达到的水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然而在农村,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里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所以,“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个目标提出后,“小康”话题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各地各部门都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当时,一座毗邻上海的小城市,昆山,走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
2005年,昆山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登顶全国百强县之首。这个不到全国万分之一土地的城市,聚集了全国千分之五的外资,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二的进出口额,成为江苏省乃至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十六大报告中,这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的话语,激发着全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动力。
2002年12月5日,河北省西柏坡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迎着纷飞的雪花,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成员来到了这个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小山村。
参观即将结束时,胡锦涛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党的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明确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